輔食是完整均衡的營養,對成長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0歲階段的營養給予,更是奠定寶寶一生健康的根基。在嬰兒階段,母乳當然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大約四個月開始,光吃母乳或者嬰兒配方奶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所以這段時間,除了原先母乳或嬰兒配方奶之外,另外還應給予寶寶一些固體實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輔食。輔食包括米粉、泥湖狀食品以及其他的一些家制食品。
輔食之米粉
一般指寶寶吃的米粉,分為有機,天然,普通級別類。其中,有機米粉比之天然的來說是更加純凈的。需要達到:耕種中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除草劑和生長素等;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加工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食品防腐劑、添加劑、人工色素和用有機溶劑提取等;有機原料含量大于等于95%。如今,米粉品牌也不勝枚舉如朵望,亨氏,方廣,傲滋等等。
制作工藝分類
根據制作工藝,輔食可分為自制輔食和商業輔食。
自制輔食
通常指利用家庭自備的大米、蔬菜、水果或其它高營養食品為原料,利用家庭做法,研磨、烹制,自行調制而成的湯、粥、泥狀可供嬰兒食用的,可消化吸收,能夠為嬰兒提供所需營養的輔助嬰兒食品。
商業輔食
特指通過現代先進工藝設備,科學搭配,批量研發、生產,并特別加入各種寶寶健康發育成長所需稀缺營養元素,在各大商超、嬰童店等進行售賣的嬰兒輔助營養食品。
性狀分類
根據不同性狀,輔食可分為液體食物、泥糊狀食物和固體食物三大類。
液體食物:主要指果汁、菜水一類可飲用的食物。
泥糊狀食物: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工業化泥糊狀食物,包括米粉和瓶裝泥糊狀食物;二是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物。
固體食物:指比泥糊狀食物更成型,但比成人固體食物更為細軟的食物。根據不同來源,寶寶食物分為植物來源性食物和動物來源性食物兩大類。植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谷類食物,如米面、蔬菜、水果等;動物來源性食物包括肉類、禽類和奶類、蛋類等。
現代輔食趨勢
隨著科學
、工藝及現代喂養理念的提高,現代商業輔食研發、制作、生產也逐漸朝著更加科學、健康、類母乳化的方向發展,除了豐富營養元素的加入,無糖化(促進寶寶體質健康)、CHE淀粉水解工藝(促進營養消化吸收)的運用也成為行業趨勢,逐漸得到普及和推廣。權威專家預測,繼無糖化和CHE淀粉水解工藝運用之后,下一步,益生菌的加入,可能將成為商業米粉新的突破點和行業亮點,而誰將成為這一趨勢的領頭人,分得益生菌米粉市場的第一杯羹,還要看米粉生產商家的根本實力和自身研發團隊。
添加時機
綜述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它完全可以滿足4個月前寶寶的生長發育需要,通常寶寶1~3個月時,只需喝少量的菜水、果汁,補充一定的維生素,不需任何輔食,實際上,許多寶寶都無法適應過早添加輔食。
有的母親擔心母乳不足影響了寶寶的發育,希望給寶寶更多的營養,過早地給寶寶添加輔食,這樣做常常會適得其反,對寶寶身體健康不利。過早地吃米粉等輔食,可導致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體格生長和腦發育。
有的母親覺得母乳充足,有足夠的營養喂養寶寶,而推遲添加輔食。其實4個月后的母乳中鐵的含量越來越少,需要從輔食中得到補充。有的父母覺得添加輔食太麻煩,特別是寶寶剛開始學習時會弄得一塌糊涂,父母索性將米粉、奶糊裝進奶瓶讓寶寶喝,或者干脆推遲添加輔食。學習吃輔食對寶寶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營養,刺激牙齒、口腔發育,訓練咀嚼及吞咽功能,更是寶寶邁上新的成長階梯的起點。
一般從4~6個月開始就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了。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的寶寶4個月以后就可以添加輔食了,而純母乳喂養的寶寶要晚一些,但每個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不一樣,個體差異也不一樣,因此添加輔食的時間也不能一概而論。
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判斷是否開始添加輔食:
體重
體重需要達到出生時的2倍,至少達到6千克。
吃不飽
比如說寶寶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母乳喂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喂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寶寶仍處于饑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當寶寶在6個月前后出現生長加速期時,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
發育
寶寶能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后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喂食的情況。
行為
如別人在寶寶旁邊吃飯時,寶寶會感興趣,可能還會來抓勺子,搶筷子。如果寶寶將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說明寶寶對吃飯有了興趣。
伸舌反射
很多父母都發現剛給寶寶喂輔食時,寶寶常常把剛喂進嘴里的東西吐出來,認為是寶寶不愛吃。其實寶寶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伸舌反射”,說明喂輔食還不到時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前后才會消失。如果在消失之前堅持喂輔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僅父母很有挫折感,讓寶寶也覺得不愉快,不利于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吃東西
如果當父母舀起食物放進寶寶嘴里時,寶寶會嘗試著舔進嘴里并咽下,寶寶笑著,顯得很高興、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吃東西有興趣,這時就可以放心給寶寶喂食了。如果寶寶將食物吐出,把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手,說明寶寶不要吃也不想吃。父母一定不能勉強,隔幾天再試試。
添加原則
適齡添加
添加的輔食必須與寶寶的月齡相適應4~6個月可加爛粥、蛋黃、果泥,或薄面片湯內加碎菜、食油少許。7~12個月可加軟面條、雞蛋羹、豆腐、餛飩、各種碎菜、魚肉、瘦肉末等。從谷類開始,向蔬菜水果、魚肉禽蛋、豆類制品等過渡,也可選擇一些嬰幼兒營養輔食系列產品作補充。
從一種到多種
要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剛開始時,只能給寶寶吃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待嘗試了3~4天或一周后,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讓寶寶嘗試另一種,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一下子增加好幾種。
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即寶寶如果對某一種食物過敏,在嘗試的幾天里就能觀察出來。若是吃后的幾天內沒發生不良反應,則表明寶寶可以接受這種食物;如果懷疑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不妨一周后再喂一次,要是接連出現2~3次不良反應,便可認為寶寶對這種食物過敏。
應從稀到稠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父母只能給寶寶喂流質食品,逐漸再添加半流質食品,最后發展到固體食物。如果一開始就添加半固體或固體的食物,寶寶肯定會難以消化,導致腹瀉。應該根據寶寶消化道的發育情況及牙齒的生長情況逐漸過渡,即從菜湯、果汁、米湯過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過渡成軟飯、小塊的菜、水果及肉。這樣,寶寶才能吸收好,才不會發生消化不良。
從細小到粗大
寶寶的食物的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因此菜泥、果泥、蒸蛋羹、雞肉泥、豬肝泥等“泥”狀食品是最合適的。這不僅鍛煉了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后逐步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還讓寶寶熟悉了各種食物的天然味道,養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習慣。而且,“泥”中含有纖維素、木質素、果膠等,能促進腸道蠕動,容易消化。
另外,在寶寶快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父母可把食物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這樣有利于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并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從少量到多量
每次給寶寶添加新的食品時,一天只能喂一次,而且量不要大。比如加蛋黃時先給寶寶喂1/4個,三四天后寶寶沒有什么不良反應,而且在兩餐之間無饑餓感、排便正常、睡眠安穩,再增加到半個蛋黃,以后逐漸增至整個蛋黃。
不適要立刻停止
寶寶吃了新添的食品后,父母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果出現腹瀉,或便里有較多黏液的情況,就要立即暫停添加該食品,等寶寶恢復正常后再重新少量添加。但父母們應了解,寶寶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大便可能會有些改變,如便色變深,呈暗褐色,或便里有尚未消化的殘菜。
吃流質或泥狀食品
通常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流質或泥狀食品非常適合寶寶消化吸收。但不能長時間給寶寶吃這樣的食品,因為這樣會使寶寶錯過發展咀嚼能力的關鍵期,可能導致寶寶在咀嚼食物方面產生障礙。
輔食替代乳類
有的父母為了讓寶寶吃上豐富的食品,在寶寶6個月以內便減少母乳或其他乳類的攝入,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因為寶寶在這個月齡,主要食品還是應該以母乳或配方奶粉為主,其他食品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食品。
添加的輔食要鮮嫩
父母在給寶寶制作食物時,不要只注重營養,而忽視了口味,這樣不僅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為日后挑食埋下隱患,還可能使寶寶對輔食產生厭惡,從而影響營養的攝取。輔食應該以天然清淡為原則,制作的原料一定要鮮嫩,可稍添加一點鹽或糖,但不可添加味素和人工色素等,以免增加寶寶腎臟的負擔。
愉快心理
父母們都很重視寶寶從輔食中攝取的營養量,卻往往忽視培養寶寶進食的愉快心理。父母在給寶寶喂輔食時,首先要為寶寶營造一個快樂和諧的進食環境,最好選在寶寶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時候喂食。寶寶表示不愿吃時,千萬不可強迫寶寶進食,因為這會使寶寶產生受挫感,給日后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注意事項
配方合理
1.配方合理,營養均衡一般,輔食最簡單的配方只含兩種食物,如粥類加一種肉類,稱之為基本混合膳食。但最好能增加一些其他食物以供給寶寶多種營養素,使之成為更完善而平衡的飲食。這種多種混合膳食一般含四種成份:
1)一種主食作主要的成分,最好用谷類粥等
2)一種蛋白質輔助食品,可用動物或植物蛋白質如奶類、肉類、魚、蛋、豆類等
3)一種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輔助食品蔬菜和水果
4)一種供應熱能的輔助食品油類或糖類以增加混合膳食所提供的熱能。
當以合適的比例采用這四種成份時,即可形成完善的平衡膳食。注意主輔食的比例合理,如65克的米可配合25克的禽畜肉或30克的蛋或25克的豆類,有時可采用兩種提供蛋白質的食物,如豆和小魚,最好能采用動物蛋白質以增加生物利用率。最好能選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A,鈣的深綠色和黃紅色的蔬菜水果。
選擇含高能量
寶寶的胃容量較小,一餐不能容納過多的食物,一般6個月~1歲的寶寶每餐只能吃100~200ml食物。因此應為寶寶每餐配制量少但量高、營養素豐富的食物,以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限制純熱能食物
給寶寶的飲食,不宜多加油、糖等純熱能食物,每天最多只能加10克或5克油和10克或20克糖。
不含刺激性
烹調時應注意用不同顏色食物的搭配,這樣可以刺激寶寶的食欲。烹調時可放入少量調味品,如油、鹽等,但不宜用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等,盡量少用或不用味精,烹調以清蒸或煮為主,不宜煎、炸。
新鮮并切碎煮爛
選擇新鮮的食物,并挑選其較嫩的部分,如蔬菜的菜葉部分;肉類應以肝或其他內臟及瘦肉為好,豆制品則以豆腐、豆腐干等為宜。制作前,應注意切碎煮爛,但維生素C與制作過程極有關系,蔬菜不宜長時間燒煮。
注意衛生
在配制輔助食物的過程中,如不注意衛生,就容易引起寶寶胃腸感染,導致腹瀉、嘔吐等癥狀的發生。
常見輔食DIY
果汁
常用橘子
、橙子、鮮梨、西瓜榨汁。可用市售榨汁機榨取鮮果汁。果汁可直接飲用。體弱的寶寶可適當稀釋后飲用。市售的罐裝的各種果子露飲料,并無果汁,因含色素、糖等不適合寶寶飲用。
菜水
用生菜、油菜、小白菜均可。菜洗凈后切碎,入等量沸水中,蓋好鍋蓋,急火煮10分鐘。離火后加蓋放置20分鐘。用湯匙壓取菜汁,加少許鹽飲用。煮菜時不可把菜放冷水中煮,一定要放入沸水中煮,這樣可減少維生素的損失。加蓋煮。因不加蓋比加蓋煮維生素損失多1倍。
山楂水
取鮮山楂(或干品)100克,浸入冷水中洗凈,再沸水沖泡,加蓋燜。至微溫時,即成山楂水。加白糖后飲用。
番茄汁
洗凈后用榨汁器榨取原汁,加少許白糖飲用,或可加適量溫開水后飲用。亦可用橘子榨汁。
胡蘿卜湯
取胡蘿卜500克,洗凈切碎,放入鍋中,加水、加植物油適量,煮沸1小時離火。待降溫后用紗布過濾取汁,加白糖飲用。
清燉肉煲湯
取雞肉、牛肉等500克,洗凈、切碎、加入蔥、姜和水,急火煮開后去浮沫,加少許食鹽,再煲3小時至肉酥爛,喝湯。
雞蛋面片湯
取面粉100克,打入雞蛋1個,與面共攪成面團,再壓成薄片,切細,水燒開后下面片,煮熟離火,加1匙醬油及少許香油即可食用。
濃米湯
大米或小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至米爛,取米湯喂寶寶。
蝦糊
把蝦去殼,洗凈煮開,取出研碎,倒入肉湯中共煮,加入淀粉、鹽,呈糊狀即可食用。
奶油蛋
蛋黃半個,淀粉半匙,加水,入鍋共煮,邊煮邊攪拌,至粘稠狀時加入牛奶3匙,停火。涼后加蜂蜜少許食用。
蛋黃末
取雞蛋1個,洗凈后放入鍋中煮熟,去殼及蛋白。取蛋黃加溫開水少許,用湯匙攪爛成泥,即可喂食,亦可將熟蛋黃壓碎拌入牛奶、米湯、菜水中成糊狀喂食。
肝泥
豬肝洗凈,放入鍋中加蔥、姜、醬油,急火煮開,撇去浮沫,慢火燉熟。熟肝放碗中,加少許湯汁,用湯匙攪成泥狀即可食用。
菜泥
洗凈切碎,投入沸水中,急火煮爛,撈入碗中,用湯匙搗爛,去粗纖維,加鹽食用。
14.水果泥取香蕉、蘋果、梨,洗凈去皮,用不銹鋼小勺輕輕刮取果肉即是果泥。
薯泥
洗凈去皮,放入水中煮爛,撈入碗中搗成泥狀,加麻油、鹽少許后食用。炒一下亦可。
蒸雞蛋
雞蛋打散,加1/3溫開水、鹽、麻油。放入沸水鍋中,隔水蒸3分鐘。不要用冷水調雞蛋;冷水調雞蛋熟后有泡泡眼,孩子不愛吃。一開鍋后3分鐘即離火。蒸硬了孩子不愛吃。
魚泥
凈魚肉100克,擠去水分。將魚肉放入鍋內,加白糖、精鹽攪勻,加入200克水,將魚肉煮軟即可食用。
蜂蜜橘糊
橘子300克,蜂蜜30克。將橘子洗凈去皮,放入容器內研碎,去粗纖維、去核。食用時加入蜂蜜攪拌均勻。酸甜適口。
什錦蛋羹
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蒸雞蛋羹,另一部分用海蝦、番茄醬、菠菜末共煮,鹽少許,開鍋后用淀粉勾芡,滴入麻油。食時將芡汁倒入雞蛋羹上即可食用。
蛋黃羹
雞蛋5個,肉湯200毫升,鹽少許。雞蛋煮熟留蛋黃。蛋黃研碎均勻,與肉湯共煮,加鹽。適于3個月以上寶寶食用。
魚肉末
凈魚肉100克,精鹽少許(1克)蒸熟魚肉,取出搗爛,加鹽,拌入粥、面中食用。
番茄魚
凈魚肉100克,番茄70克,鹽2克番茄煮熟去皮,切碎,加入魚肉、開水同煮,加鹽,煮至糊狀食用。
肝末
豬肝500克,洗凈,與蔥、姜、蒜、醬油、鹽共煮熟。肝切碎末,豬肝煮30分鐘即可,不可煮老了。
番茄肝末
西紅柿水煮熟,去皮,切碎,加入肉湯,肝末,蔥頭末,鹽共煮,煮開即可食用。做此菜時,蔥頭末不炒,直接加入肉湯中共煮。
三色肝末
豬肝、蔥頭、胡蘿卜、番茄、青菜葉。先制成番茄肝末,最后加入番茄、精鹽、胡蘿卜,煮片刻即可。所有菜、肝均不單炒,直入湯中煮即可。
芝麻豆腐
豆腐1/6塊,入開水中浸一下,取出研碎,加入芝麻、淀粉、豆醬各一小匙,拌勻,做成小餅狀,在容器中蒸15分鐘即可食用。
蝦豆腐
小蝦2條,豆腐1/10塊,豌豆苗3根,入鍋內共煮,亦可加入切碎香菇、海蝦米共煮,熟后加糖、醬油各一小匙,加淀粉勾芡食用。
豆腐飯
豆腐半塊,在開水中煮一下,切小方塊。米飯一小碗,加海味湯煮,煮軟后倒入豆腐、醬油,撒上青菜碎末,再煮開即可食用。
牛奶麥片
市售速溶麥片一小袋,煮沸片刻,待微溫時喂食。
蛋奶糕
雞蛋一個,打勻,加糖一匙,牛奶100毫升調勻,置碗中蒸熟食用。
藕粉
藕粉一匙,糖一匙,先用冷開水調勻,再用沸水調成糊狀。
杏仁羹
杏仁粉一匙,糖一匙,開水調成糊狀食用。
芝麻、花生、核桃粥
芝麻、花生、核桃炒熟壓成粉,加入煮好的粥中食用。
棗泥粥
紅棗煮熟壓成泥,加入粥中食用。
紅薯條或土豆條
烤熟寶寶手拿食用。
綠豆湯
綠豆性涼,有清熱、解毒、祛暑功效,熬好后加糖或鹽飲用。
爛米粥
將好大米或小米50克,淘洗干凈,放入小鍋中,加水500克,浸泡1小時左右,使米粒吸水膨脹,上急火燒開后再慢火煮至爛熟,待溫即可喂食。
肝泥粥
將豬肝洗凈,再用鹽和醋拌洗,沖凈,去筋膜,切片置鍋中煮熟,再置菜板上剁成泥狀,混入粥或爛面中煮沸后食用。
蛋花粥
雞蛋一個打碎,取濃米湯一碗,置于火上,倒入雞蛋,邊煮邊攪拌,煮成蛋花米湯狀,再倒入一碗米粥,加鹽、熟油、味精調好后食用。
魚粥
將魚洗凈去鱗、腮及內臟、去刺去骨,將魚肉壓碎混入粥中,加入少許食鹽、蔥、姜、味精同煮即成魚粥。
菜肉粥
取綠葉蔬菜適量,洗凈切碎。待米粥煮熟后下菜末、肉末以及食鹽少許,煮爛即成。
香蕉粥
1/6根香蕉去皮后碾成糊狀,放在鍋內加牛奶一大匙混合后上火煮,邊煮邊攪拌均勻,停火后加少許蜂蜜。
添加禁忌
忌添加時間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如果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寶寶便便量多、次數增加,最后導致腹瀉。因此,出生4個月以內的嬰兒忌過早添加輔食。
忌添加時間過晚
有些家長怕孩子消化不了,對添加輔食過于謹慎。孩子早已過了4個月,還只是吃母乳或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應合理添加輔食了。同時,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已逐漸健全,味覺器官也發育了,已具備添加輔食的條件。另外,此時孩子從母體中獲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盡,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過增加營養來產生,此時若不及時添加輔食,孩子不僅生長發育會受到影響,還會因缺乏抵抗力而導致疾病。因此,對出生4個月以后的孩子要及時添加輔食。
忌輔食過多
寶寶雖能添加輔食了,但消化器官畢竟還很柔嫩,不能操之過急,應視其消化功能的情況逐漸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樣會造成寶寶消化不良或肥胖。讓孩子隨心所欲,要吃什么給什么,想吃多少給多少,又會造成營養不平衡,并養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所以輔食添加過多、過濫同樣也是不合適的。
忌輔食過細
一些父母給寶寶吃的自制輔食過于精細,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應有的訓練,不利于其牙齒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齒的排列,食物未經咀嚼也不會產生味覺,既勾不起孩子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覺的發育,面頰發育同樣受影響。這樣長期下去,寶寶的生長當然不會理想,還會影響大腦智力的發育。
相關要點
為了使寶寶攝入全面的營養,還要給寶寶吃豬肉、豬肝、禽肉、蛋、豆制品、各類蔬菜等。母乳喂養的孩子斷奶后,還應給孩子吃營養奶粉,主要當點心吃,本身就用營養奶粉喂養的孩子還需繼續吃營養奶粉,營養奶粉也應當點心吃。
1.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如果隔4~6天沒有問題,再添下一種。
2.如果孩子將輔食吐出來,下次應再嘗試,有些新食物要試很多次才會被寶寶接受。
3.添加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比如米粉,開始只喂寶寶一小勺,第二天喂兩小勺。等寶寶食欲和大便都正常了,對新食物適應了,再慢慢加量。
4.不要只給寶寶吃米粉,不吃五谷雜糧。其實米粉主要是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不高,還是要給寶寶添加蛋白質和五谷雜糧。
5.父母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最多的就是蛋黃。其實含鐵量豐富的魚肉、豬肝、雞血、鴨血、豬血都是很好的補鐵食品。
6.很多家長只給寶寶喝湯,如菜湯、肉湯、魚湯等,甚至用湯來泡飯,認為營養都在湯里。實際上,湯里的營養只有5%~10%,更多營養是在肉里和蔬菜里。
7.寶寶晚上常哭鬧,胃口不好,認為是缺鈣。其實缺少維生素B1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而維生素B1在五谷雜糧中含量最高,所以,給寶寶吃五谷雜糧非常重要。媽媽可將燕麥、小米粉、玉米粉等熬成糊,給寶寶食用。
8.有的家長認為寶寶月齡小,因此很多食物不敢給寶寶吃。其實只要慢慢添加,一般大人能吃的,寶寶都可以吃。
嬰兒輔食應無糖
在輔食中添加糖可以刺激寶寶的食欲,但是你知道嗎,四個月前的寶寶其實并不能辨別出味道。雖然糖可以為大腦、神經系統、紅細胞提供能量,但是攝入過多反倒會危害寶寶的健康成長。
糖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廣泛的存在于自然食物之中。如果過多的從外部輔食補充,只會阻礙寶寶的味覺發育,使他對甜度不敏感,從而導致以后食物不加糖則不愿意吃的情況。這種偏食習慣一旦持續下去,不僅會造成后天肥胖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形成,還會產生蛀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