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孔子勵志名言

時間:2025-08-06 08:41:03 其它名言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孔子勵志名言

  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dǎo)、激活、推動教學(xué)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dǎo)、強化聯(lián)系、深化認(rèn)識的功能。名言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子勵志名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子勵志名言

孔子勵志名言1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敬鬼神而遠(yuǎn)之。

  5、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6、德不孤,必有鄰。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為之。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1、溫、良、恭、儉,讓。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

  15、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道不同,不相為謀。

  19、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大德必得其壽。

  25、無為而治。

  26、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孔子勵志名言2

  1、未曾失敗的人恐怕也未曾成功過。

  2、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

  3、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4、越接近考試,往往越要在堅實上下功夫。

  5、即使現(xiàn)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6、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7、勇者,必以決斗之勇氣與五張試卷一決雌雄;懦夫,概以鼠目之寸光量人生此戰(zhàn)必輸無疑!

  8、搶時間,抓基礎(chǔ),勤演練定有收獲;樹自信,誓拼搏,升大學(xué)回報父母。

  9、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遠(yuǎn)方模糊的',而要做手邊清楚的事。

  10、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決定怎么面對,那是“運”!

孔子勵志名言3

  1、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過猶不及。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7、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8、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1、不學(xué)禮,無以立。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3、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4、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

  15、朽木不可雕也。

  16、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17、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19、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21、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2、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23、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6、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xué)為先。

  28、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9、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1、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32、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33、君子博學(xué)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34、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35、吾何執(zhí)?執(zhí)射乎?執(zhí)御乎?吾執(zhí)御矣。

  36、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37、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39、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40、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41、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42、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43、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44、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45、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4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47、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48、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4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50、朝聞道,夕死可矣。

  5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52、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53、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6、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57、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58、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

  59、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60、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61、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62、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63、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6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5、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66、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67、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68、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69、未知生,焉知死?

  70、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7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72、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73、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子勵志名言4

  1、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解釋: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yuǎn)打算,憂患很快就會出現(xiàn)。

  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解釋:質(zhì)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zhì)樸就會虛浮,質(zhì)樸和文飾比例恰當(dāng),然后才可以成為君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4、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解釋:鳥快要死的時候,鳴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時候,說出來的話也是善良的。

  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解釋:孔子說:中等資質(zhì)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zhì)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解釋: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7、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解釋: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xí)性就會產(chǎn)生差異。

  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解釋:學(xué)習(xí)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xué)習(xí),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學(xué)了又時常溫習(xí)和練習(xí),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10、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解釋: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孔子勵志名言5

  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2、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3、故君子居易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4、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12、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4、與朋友交,嚴(yán)而有信。

  15、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17、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8、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19、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20、諦,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21、芝蘭生于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jié)。

  2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2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2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fù)夢見周公!

  25、君子博學(xué)與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6、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27、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28、一個人心術(shù)要正,行為要端。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9、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30、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3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33、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34、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

  3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6、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37、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38、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9、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4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1、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42、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安善治民。莫善于禮。

  43、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4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46、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7、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8、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49、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5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51、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52、朝聞道,夕死可矣。

  53、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54、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55、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56、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57、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58、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59、學(xué)而不已,闔棺乃止。

  60、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61、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孔子勵志名言6

  1、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于》

  2、釋義:孔子一生致力于復(fù)興周禮,他的一言一行,無不是在闡釋周禮的實用主義精神。在孔子十五歲的時候他就立志于學(xué)問,三十歲的時候就能自立并且更加篤定自己的信念,四十歲已經(jīng)能夠融會貫通平生所學(xué)而不再迷惑,五十歲時遇事不再強求一切順其自然,六十歲能聽得進去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登臨化境,隨心所欲卻又都能恰到好處。

  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4、把握機遇,心想事成。

  5、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8、未知生,焉知死?

  9、勵志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10、釋義:耳朵靈敏是為聰,視力良好是為明,耳聰目明就是聰明,可見聽和看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這樣才能保有我們的聰明,我們的心境才會澄澈如水,那么一言一行才會合乎時宜,也就達到了“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目的。如果能經(jīng)常這樣就不至于迷失自己,那么必然會走得更遠(yuǎn)。

  11、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xué)》)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1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5、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fēng)。

  16、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17、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18、釋義:君子為終極理想的“道”謀劃和設(shè)想,而不為一時有飯吃謀劃。辛勞的耕作了,有時候不免挨餓,但是如果學(xué)有所成,掙點薪水自然不成問題。所以君子應(yīng)該為終極理想的“道”憂心并且奮進,而不應(yīng)該被貧窮所限制,更不應(yīng)該為貧窮而憂心。

  1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20、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命運所壓倒.

  21、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rèn)為,孔子日:“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xué)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就有了“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22、釋義:三軍的統(tǒng)帥猶可奪也,但人的.志向不可奪。三軍的沒了統(tǒng)帥大不了打一場敗仗,但人如果失去了志向,就如同茫茫大海里航行的船只失去了定位。這樣的人生肯定是凌亂而又失敗的。

  23、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24、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25、發(fā)奮忘食,樂以忘優(yōu),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6、時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27、字勵志名言警句

  2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29、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30、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31、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3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33、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34、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3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6、孔子以好學(xué)著稱,對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知識淵博,在當(dāng)時是出了很大的名氣,幾乎被當(dāng)成無所不知的圣人。

  37、釋義:“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立下了志向,就不要因一時還沒有名氣而感到沮喪。要明白別人不了解自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還不夠。如果自己果真是一個大才,總有一天會揚名天下。

  38、釋義:有朋友相互勉勵督促,有兄弟和和睦睦互相關(guān)愛,那么這個人不管為學(xué)還是做事都不會感到孤立。也難怪孔子說:“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可見志士仁人不可以沒有朋友,沒有兄弟。

孔子勵志名言7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學(xué)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xí)乎?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

  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禮之用,和為貴.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論學(xué)習(x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圣則吾不能,我學(xué)不厭而教不倦也.

  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xué)也矣.

  不學(xué)詩,無以言.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yī).

  有教無類.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茍正其身,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禮.

  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君于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故為政在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子路問事君.子日: " 勿欺也,而犯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

  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勵志名言8

  1、學(xué)習(xí)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xué)習(xí)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

  2、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搖籃、沖鋒的'戰(zhàn)旗、斬棘的利劍。

  3、辛苦一年,受益一生。

  4、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5、笑看人生峰高處,唯有磨難多正果。

  6、平日從嚴(yán),高考坦然。

  7、不大可能的事也許今天實現(xiàn),根本不可能的事也許明天會實現(xiàn)。

  8、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9、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

  10、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孔子勵志名言9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勵志名言,孔子經(jīng)典名句

  6.朝聞道,夕死可矣。

  7.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13.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4.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15.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6.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17.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1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1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20.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孔子勵志名言10

  1、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

  3、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8、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10、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1、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1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6、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1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18、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洳簧普叨闹#ㄊ龆?/p>

  19、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顏淵)

  21、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子罕)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2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2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衛(wèi)靈公)

  2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當(dāng)仁不讓于師。

  28、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微子)

  2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0、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31、貧而無怨,富而不驕。

  3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

  33、既來之,則安之。

  34、是可忍,孰不可忍。

  35、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6、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37、道不同,不相為謀。

  38、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3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0、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4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4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43、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

  44、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6、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4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48、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

孔子勵志名言11

  1、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孔子當(dāng)父母雙親還健在的時候,不要外出。實在非要外出不可的話,你將要去的地點也要讓父母知道。

  2、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君子有九件用心思慮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沒有、聽要想到聽清楚沒有、神態(tài)要想到是否溫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談要想到是否誠實、處事要想到是否謹(jǐn)慎、疑難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見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該得。

  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言語要謹(jǐn)慎遲鈍,工作要勤勞敏捷。

  5、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xué)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xué)習(xí)而不滿足,教導(dǎo)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

  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只是學(xué)習(xí)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xué)習(xí)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7、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絕四種毛病:不主觀臆測,不絕對肯定,不拘泥固執(zhí),不自以為是。

  8、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性情過于直率就顯得粗魯,禮儀過于恭敬就顯得虛浮。恰當(dāng)?shù)男郧榕c禮儀,才是成熟的人該有的樣子。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有抱負(fù)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fù)著重大的使命(或責(zé)任),路途又很遙遠(yuǎn)。把實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yuǎn)嗎?

  10、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朋友之間應(yīng)相互切磋批評,兄弟之間應(yīng)謙遜和睦相處。

  1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xí)舊知識從而得知新的理解與體會,憑借這一點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1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臟土壘砌的墻面不堪涂抹!

  13、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眾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喚人。

  14、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別人。

  15、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費心思去求衣食。即使你親自去耕田種地,難保不餓肚子;努力學(xué)道,卻可以得到俸祿。所以,君子只擔(dān)憂學(xué)不到道,不擔(dān)憂貧窮。

  16、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不斷地求取知識,以減少自己對世界事物而產(chǎn)生的困惑。真誠地待人如己,不再為個人得失而憂愁。勇敢地實踐前行,不再畏懼任何困難。

  1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高深學(xué)問;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高深學(xué)問。

  18、小不忍,則亂大謀。小事不忍耐就會壞了大事。

  19、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自我反省如果問心無愧,那還有什么可以憂慮、畏懼的呢?

  20、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他的學(xué)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誠教育、誠信教育。

  21、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xì)越好。

  22、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3、志于道,據(jù)于徳,依于仁,游于藝。志向在道上,根據(jù)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禮儀、音樂、射箭、駕車、文字、算術(shù)這六藝之中研習(xí)游樂來陶冶身心。

  24、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符合禮法的正言規(guī)勸,誰能不聽從呢?但按禮法改正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贊許的話,誰聽了不高興?但只有認(rèn)真推究它的真?zhèn)问欠牵攀强少F的。25、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2莊重、寬容、誠信、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于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眾擁護,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能成功,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6、好學(xué)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好學(xué)的人,,離智者也就不遠(yuǎn)了;無論何事都竭盡所能去做的人,離仁者也就不遠(yuǎn)了;時時刻刻把“榮辱”二字記在心上的人,離勇者也就不遠(yuǎn)了。

  2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讉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為我的老師的人。要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xué)習(xí),如果看到他們的缺點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們一樣的缺點,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29、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習(xí)并且按時地去復(fù)習(xí),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3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個軍隊的主帥可能被奪去,但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奪去。

  31、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3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去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哪管白天還是黑夜都不會停止。

  33、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yán);學(xué)習(xí)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34、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不因窮困而改變其操守,小人窮困了就會胡作非為。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我十五歲就立志學(xué)習(xí),三十歲就能夠按照禮儀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guī)矩。

  3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聰明的人喜歡水,仁德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聰明的人快樂,仁德的人長壽。

  37、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生來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過學(xué)習(xí)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才學(xué)習(xí)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難仍然不學(xué)習(xí)的人是最下等的!

  38、割雞焉用牛刀?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

  39、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任用就出來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隱。

  40、苛政猛于虎。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41、不怨天,不尤人,下學(xué)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不埋怨天,不責(zé)備人,我學(xué)了些平凡的知識,從中領(lǐng)悟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孔子勵志名言12

  1、決戰(zhàn)高考,改變命運。屢挫屢戰(zhàn),笑傲群雄。

  2、讓我們將事前的考慮,換為事前的思考和計劃吧。

  3、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

  4、這世界上沒有不適合學(xué)習(xí)的.人,只是有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方法罷了。

  5、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6、鷹擊天風(fēng)壯,鵬飛海浪春。

  7、成功是什么?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8、行者常至,為者常成。

  9、更快、更高、更強。就是金牌。

  10、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孔子勵志名言13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鬃?/p>

  ■ 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孔子

  ■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孔子

  ■ 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 不學(xué)禮,無以立。——孔子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

  ■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孔子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孔子

  ■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孔子

  ■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孔子

  ■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孔子

  ■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孔子

  ■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孔子

  ■ 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孔子

  ■ 過,則匆憚改。——孔子

孔子勵志名言14

  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9、過,則匆憚改。

  10、禮之用,和為貴。

  11、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2、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9、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xué)而)

  22、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4、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26、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同上)

  2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2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31、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3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同上)

  3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3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3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36、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3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38、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39、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40、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4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42、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43、不學(xué)禮,無以立。

  4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4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47、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8、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4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0、小不忍則亂大謀。

  51、匹夫不可奪志也。

  52、道不同,不相為謀。

  5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4、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5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5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勵志名言15

  1、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4、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5、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9、過,則匆憚改。

  10、禮之用,和為貴。

  11、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2、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p>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15、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16、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9、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21、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2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2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4、不學(xué)禮,無以立。

  25、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26、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27、放于利而行,多怨。

  28、自行束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29、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30、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fēng),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fēng),必偃。

  31、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32、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34、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5、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36、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後君子。

  37、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3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孔子勵志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孔子名言名句06-20

關(guān)于孔子的名言06-05

孔子誠信名言06-08

孔子讀書的名言警句12-21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11-23

孔子名言短句100句精選07-10

孔子名言句子(通用40句)07-11

孔子名言短句(通用90句)07-11

經(jīng)典勵志名言09-19